时间:2023-06-01 08:58:06 | 浏览:113
折扇古时又名聚头或聚骨扇。同时,还与其他扇种(如团扇、羽扇等)共称便面等,因其收可折叠,展则舒撒,故一般称做折叠扇或撒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
据《南齐书·刘祥传》:“司徒褚渊入朝,以腰扇彰日。”南宋胡三省《资治通鉴》注云:“腰扇即折叠扇”。他认为,在南齐时我国就已有折扇了。
至于折扇上的书画创作,元代郑元祐《赵千里便面写山次韵伯雨韵》诗云:“宋诸王孙妙盘礴,万里江山归一握。卷藏袖中舒在我,清风徐来毂衣薄。”元代大画家倪瓒也有《题赵千里扇上写山用郑山人元韵》的诗篇。从郑元祐“卷藏袖中舒在我”的诗句来看,很明显指的就是折扇。这说明在南宋初期就已经有人在折扇上作画了。明代永乐年间,高丽进贡一批折扇,成祖非常欣赏,不但遍赐群臣,而且命工匠仿制。此风一开,上行下效,折扇遂大为普及。书画家大都喜欢在折扇上题诗作画,扇骨及扇面的形制、质料亦日益求精,雕刻精致的扇骨再配上名家书画的扇面,就成为极其珍贵的艺术品了。后来,优秀的书画扇面被好事者取下装裱成册(也有的联珠成轴),扇面画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构图形式。
青丘道人《山水扇》
青丘道人《山水扇》,从绘画风格来看是明代中期的作品。画中山复水重,云烟缭绕,茂树成林,数栋茅屋隐现其间,二高士临流而坐。画面用笔圆厚,墨色浓郁、苍润,颇有气象万千之致。上题诗云:“解绶归桑梓,探奇卧白云;松风与流水,兼得村中闻。”诗中流露出作者厌倦仕途,向往田园的归隐思想。据《无声史诗》卷七称:“马一卿,号青丘,林陵(今南京市)人。写山水有空濛之致,能于淡中取态。”观此扇,与记载颇符。
刘彦冲《柳荫高士扇》
刘彦冲《柳荫高士扇》,是他存世不多的绘画作品之一。其扇形制较大,金笺底,画一文人雅士,童子执扇其旁,潇洒淡泊,情态恬然。湖水环绕,密柳浓荫,芳草铺地,湖石峻峭,染以石青,草木施以汁绿、石绿,画法为工笔重彩,表现的是春末夏初的景色。刘彦冲,字咏之,四川人,寓居吴门,活动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擅画人物、山水。
任伯年为众所周知的近代名家。他的《酒仙图扇》是中国美术馆藏的一件精品。
长期以来,由于扇面书画之风的盛行,书画家们在艺术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清代著名画家悍寿平说:“画扇不同画册页,扇边圆曲,景亦随之圆曲,此应其变也。”上述青丘道人的《山水扇》和刘彦冲的《柳荫高士扇》,基本上就是画景随扇之半环形而弯曲的构图法。扇两边的树木看上去虽然是倾斜的,地面看上去虽带弯曲之势,但它给欣赏者的感觉却是自然的。也有的扇面画法,章法与一般绘画大体相同,所以不必拘泥。
另外,因折扇扇面多为熟纸或金笺之类,大都加了很重的胶矾,在制扇过程中,又每用浆糊,扇纸质地坚韧油滑,不易吸墨。在作画时,无论水墨或设色,都难臻于融浑调和,而极易流于板滞。由于内有扇骨,画面高低不平,更增加了书画的困难,难怪明代书法家祝允明说,在折扇上写字,“犹如令舞女在瓦砾堆上跳舞”了。这就要求画家在运笔用墨和设色时,要加倍小心,落笔要力求准确、肯定,尽量避免重复涂改。
一幅好的扇面书画,形制虽小,却可以收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书画家在这块半环形的天地里,惨淡经营,大有作为。明清以来流传的书画扇面数量还是不少的,其中也有很多精品佳制,是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2022年8月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8月1日,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在记者会上表示,为应对全球变暖,中国承诺适当调高安理会会场的空调温度,目前的国际紧张局势也应降降温。此外,张军大使还向安理会常驻代表们分发了中国折扇。据中国常驻联合国
为庆祝母亲节,丰富社区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社区联合park于2023年5月11日上午9:30在社区活动室开展梅花折扇活动。得知要制作手工扇,社区的阿姨们都早早来到活动室等待。老师开始讲解手工扇的制作方法,绘画创意,大家便围
酒店:北京王府井文华东方酒店口味:四种南北风味亮点:简约精致,折扇造型折扇是“文华扇月”中秋月饼的灵感来源。经过几轮品鉴后,北京王府井文华东方酒店为今年中秋节挑选出四种月饼,汇集南北风味,馅料配比也经过多轮调配,包括广式流心奶黄,香甜绵软;
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里,贵妇们身着华美的洛可可风格古典裙装,小声交谈。推杯换盏间,手中的蓝底金丝羽毛折扇轻轻摇动,也难掩女士们娇俏的妆容和眼底的狡黠。影视作品中手握折扇的西方女性。来源/电影《绝代艳后》截图这是电影《绝代艳后》里法国凡尔赛宫里
创作笔记:折扇,关于中国折扇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公元五世纪的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梁的建康(今南京市),《南齐书》上说:“褚渊以腰扇障日。”,“腰扇”据《通鉴注》上的解释“即折叠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
熟悉欧洲历史的朋友肯定注意得到,十八九世纪的一些油画中,在上层社会的社交场合,常有贵妇人手拿着折扇,显示的是富贵和优雅。折扇在中西方的风靡欧洲历史上著名的贵妇,如凯瑟琳王后、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等,都疯狂迷恋折扇,在她们的日常打扮中折扇是不可或
天气炎热,折扇成为了文玩人的宠儿,不仅可以盘,还可以扇,可是你知道扇扇子的讲究吗?我是@爱盘玩的伊zei,今天聊一聊,你是怎么扇扇子的,结合古代的讲究,看看你属于哪一类。“文胸武肚僧到领,书口役袖媒扇肩”讲的就是几类人扇扇子的不
折扇古时又名聚头或聚骨扇。同时,还与其他扇种(如团扇、羽扇等)共称便面等,因其收可折叠,展则舒撒,故一般称做折叠扇或撒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据《南齐书·刘祥传》:“司徒
每到夏季来临的时候,各式各样的竹制折扇就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货。放眼望去,虽然带花纹的,带雕刻的竹制折扇比比皆是,却真心不知道该挑哪一款比较好。尤其是对于那些入门级玩家来说,选一把能玩得久,又具有收藏价值的折扇,是盲目的。那么今天,咱们就跟您
折扇是由(扇面+扇骨+扇头+扇钉)组成;扇骨与扇面是折扇结构组成主要部分。扇骨分为大骨与小骨,大骨是上下两根大的,中间的为小骨,折扇中扇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扇形上突出古朴优美,别致幽雅;用材讲究,个性化极强;装饰上呈现素净淡雅,赏心悦目;
折扇是由(扇面+扇骨+扇头+扇钉)组成;扇头与扇钉是折扇结构组成次要部分。扇头:折扇末端和轴心的部分;是扇骨开和合轴心固定部位,是折扇的外观以及耐用性关键所在;也是制扇人毕生精力去研发和创新折扇造型之所在。扇头分为4大类17小类:方头类,花
#走进博物馆#折扇,在炎夏为人们招风纳凉、驱赶蚊虫,因其舒卷自如,收纳方便,实用性较强,于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宫纱蜂趁梅,宝扇鸾开翅。数折聚清风,一捻生秋意。”宋人吟咏折扇,将折扇的实用价值与艺术审美融入清丽秀美的诗篇,令人读如清风拂面,
01湘妃竹(湖南妃,福建妃,云南妃)湘妃竹折扇,是斑竹的一种,是制扇材质的上品,有“一寸湘妃一寸金”之说。尤其是九嶷山的湘妃竹,竹上均匀清晰地铺洒有红或褐色的斑痕,迹似泪珠或指纹或落雨,竹底蜡黄细腻干净,是天地间少有的吸风饮露的灵物。02凤
折扇作为炎热天气纳凉消暑的工具,不仅便于携带,而且极具观赏性。扇动时一股淡淡的墨香袭来,清凉且惬意。扇子在我国有非常古老的历史,品类繁多。明清之际,折扇因其收叠自如,携带方便,集器用与审美于一体,得以迅速流行。扇音同善,文人雅士们早有互赠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