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祁昆造山带埃达克岩

2025-05-09 05:13:1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该带研究程度不及中亚造山带,目前发现的埃达克岩零星分布于秦岭、北祁连地区,西昆仑情况不清,王元龙等(2003)曾经报道西昆仑新藏公路早古生代的128 km花岗岩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但该花岗岩Yb含量偏高(1.49~2.53×10-6,平均2.1×10-6),可能更类似广西型花岗岩的特点。

李伍平等(2001c)最早报道了该带早古生代的灰池子埃达克岩,大部分样品的Na2O-2>K2O,但Mg#较低(0.28~0.45),可能不是板块消减带形成的。灰池子埃达克岩中的蔡家沟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7±47 Ma。最近,陈隽潞等(2008)研究了西秦岭唐藏石英闪长岩,该岩体侵位在丹凤群中,Na2O=4.99 wt%~6.91%,Na2O-2>K2O,Mg#=0.49~0.51,为富钠高镁的埃达克岩,是典型的阿留申型埃达克岩,该文作者认为岩浆可能源于早古生代秦岭商丹洋俯冲消减洋壳板片的部分熔融,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楔发生过反应。唐藏岩体的锆石LA-ICP-MS年龄为454 Ma,与李伍平等(2001c)报道的灰池子年龄接近,但是,二者反映的构造背景可能不一样。

王金荣等(2005)报道的北祁连东部白银黑石山埃达克岩(400 Ma)是阿留申型的(Mg#平均0.46),王金荣等(2005)认为,可能是下地壳加厚形成的结论是可能的。赵虹等(2004)报道的北祁连西段小黑刺沟火山岩的SiO2=58%~61%,Yb=0.95~1.47×10-6,Sr=255~435×10-6,似乎属于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刘志武和王崇礼(2007)报道的党河南山早古生代三个岩体,与赵虹等(2004)报道的火山岩为同一个地区,其中的贾公台岩体是典型的O型埃达克岩;扎子沟岩体的Sr含量在400×10-6左右,与赵虹等(2004)报道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也具有埃达克岩与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之间的过渡特征;而鸡叫沟岩体由于富Sr和Yb是广西型的。 三个岩体均与金矿有关,可惜没有可靠的年龄。

值得注意的是边千韬等(2007)报道的东昆仑布青山产于蛇绿混杂岩中的埃达克岩,其Na2O/K2O>2,为O型埃达克岩,TIMS U-Pb年龄为402±24 Ma,显然是板块消减作用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