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为什么传统做模电实验时放大器工作点反复调整不知几时休?

2025-05-09 04:47:5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做模电实验时放大器工作点反复调整不知几时休,原因是按照传统理论,既不知道最佳工作点理论上究竟在何位置,也不知道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摆幅(输出范围)究竟有多大。因此不能一次性调整到位。所以指导教师总是喊破嗓门反复强调放大器工作点一定要反复调整云云。

如此反复调整,真的不知几时休。读者没有理论指导指导,心中无数,好比说,输出范围调到3V了,还想进一步调到3.1V;调到3.1V了,还想进一步调到3.2V。。。。。难怪按照传统理论和方法进行的模电实验拖堂拖堂总拖堂,甚至从晚上一直拖到深夜,把学生搞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最终实验结果,虽然是同样一个电路拓扑结构、同样的参数,参加实验的同学的输出范围结果各不相同,甲3V,乙3.1V;丙3.2V……。

都是旧理论害的人。其实,解放思想,撇开旧理论,用元增民《模拟电子技术》介绍的临界工作点整定方法,只要电路接好了,几分钟之内就能把工作点整定好,并且使放大器获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摆幅。

对于同样一个电路拓扑结构、同样的参数,事先计算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摆幅理论值是一样的。好比说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摆幅理论值计算结果应该是4V,因为理论计算时忽略了晶体管饱和压降等好些因素,做实验时只要做到3.8V,或者3.9V,与理论值非常接近,就OK,实验做得自然快,而且所有参加实验的同学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摆幅实验值都与理论值非常接近,都在3.9V上下,误差不过正负5%。经过试验,理论得到验证,收获很明显,学生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按照临界工作点理论,即使不用示波器,也可以有效地快速地整定放大器工作点。

像这样的RC=RL的基本共射放大器,其最佳工作点理论值Uce可计算为4V,输出范围理论值可计算为4V。实验时,只要调整Rb,将偏置压降Uce调到4V,就能获得大约4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摆幅。

回答2:

因为实验之前老师没有教如何正确设置工作点,看看小日本的《晶体管电路设计》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