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怀:晕痣是色素痣周围出现晕环状的色素脱失斑。亦可称为痣周围白斑、离心性后天性白斑。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原因不清,部分病例与白癜风同时存在,故也有学者认为晕痣是白癜风的一种特殊表现。晕痣大都单发,罕见像白癜风一样泛发。晕痣尤以10~20岁的青少年最为多见,发生率无性别差异。典型皮损表现为直径0.5~2厘米境界清晰的圆形或近圆形的色素脱失斑,表面光滑,无丘疹、鳞屑、渗液、痂等,中间有一色素痣,色素痣的大小与色素脱失的面积无明显的关系,色素脱失斑上或色素痣周围毛发可脱色,呈灰白色或白色。在晕痣发展过程中,有时减退斑可出现一过性潮红,无任何自觉症状。部分晕痣发生后数月至数年,中央的色素痣会自行消失,消失前色素痣的颜色逐渐变淡,直至色素完全脱失,与周围色素减退斑呈一直颜色。在色素痣消失不久,部分色素减退斑可自行复色,但大多数色素减退斑倾向于持久存在。晕痣白斑处组织病理显示黑色素及黑色素颗粒明显减少或缺失,基底层朗格汉斯细胞数量显著增多。晕痣在发展过程中,色素痣处的痣细胞核黑色素细胞均无明显变化,而在色素痣完全消退以后,痔细胞和黑色素细胞液从皮肤上完全消失。临床上一般来说晕痣形成后,色素脱失斑的面积就不会像白癜风一样再扩大,而是呈一种静止状态,而且部分患者随着中央痣的自行消失,色素脱失斑也可自行复色。但单纯去除中心色素,并不能保证周围色素脱失斑的复色。
白癜风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出现局限性白色斑片,白斑区的皮肤颜色减退、变白。在白的深浅上有灰白色、乳白色或瓷白色等的分别。而离心性后天性白斑是一种中心部位有一个色素痣,周围环绕着色素减退斑。白斑是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十分清楚。这两种病除了在颜色上有区别,在其他地方也有区别。白癜风会有瘙痒,红斑和疼痛等个别的症状。而离心性后天性白斑好发于躯干部或背部,可单发可多发。
诱发白癜风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例如心情的压抑或者经常处于焦虑的境地,细菌真菌的感染和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都有可能是病因。多补充维生素B和动物肝脏,都能有很好抑制。而离心性后天性白斑这种疾病发生的原因也有很多,内分泌的失调,微量元素的过少摄入,精神处于紧张的境地和一些外伤的感染都会诱发疾病。对于这种疾病要放松心情,合理的安排膳食和平衡安排作息时间,这些都能做到一些预防的作用。这两种疾病有一些共同点,他们都是患病人群比较广泛。但他们也有不同的,离心性后天性白斑可能是白癜风的一种疾病特型。得离心性后天性白斑后可能会得白癜风,但得白癜风的就几乎不可能得另一种疾病。
白癜风为皮损色素完全脱失,呈瓷白色班,白班大小形态不一,境界清楚,边缘有色素沉着增加,无自觉症状,暴晒后易出现红班,甚至水泡,自觉有灼痛、炎症后,白斑可比原发范围大,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较常见于指背、腕、前臂、面颈、生殖器及其周围。白斑常对称或单侧分布,甚至如带状沿神经分布。头部白斑边缘无色素沉着区,或偶有白发而看不出白斑。有的白斑可自行消退,一些患者在夏季日晒后,白斑中心或边缘色素再生,但到冬季色素又可消退。部分患者可伴有粘膜色素减退以口唇多见,外生殖器次之。
晕痣(hato nevus)又称离心性后天性白斑(又称Sutton白斑)可能是白癜风的一型,其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有时Sutton白斑的中心痣自然消退,随后其周围的白班也消退。但也有人认为,这两种脱色性疾病是偶然的并发。多见于青年人,其皮肤病损特点是单发或多发的色素痣周围有圆形或椭圆形白斑呈晕轮状,边缘清楚。并有一些患者皮肤其他部位并发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