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五座内金水桥象征了儒家的那五种思想

2025-05-09 05:42:1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午门内的五座汉白玉桥称为“内金水桥”。象征儒家仁、义、理、智、信五德

五德教育指的既是 - “仁” 、“义” 、“礼” 、“智” 、“信”。

(一) 仁:爱人之心,仁者爱人。和谐的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相亲相爱。

(二)义:正当、应该和适宜。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义以为先、义以为上、舍生取义。情与义的关系。

(三)礼:礼仪、礼制和礼则。制度、规矩,具体行为模式。安心、忠实地尽其本分。是人行为的
成文条理,是社会倡导和遵循的外在规范。

(四)信:言守诺、行不欺。待人处事诚实不欺、言行一致。 “信”是“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
的品德。

(五) 智:知识和理性。对“仁”、“义”、“礼”、“信”的理解和认同。区分是非、明辨善恶的能力,
增强道德理性、知识。

金水桥分外金水桥和内金水桥。外金水桥:在天安门、太庙、中山公园前。共7座,三孔拱券式,南临天安门广场,北倚天安门城楼。
金水桥风光
金水桥风光(10张)
桥栏雕琢精美,形似条条玉带,与古朴的华表和雄伟的石狮构成天安门前巍峨壮丽的景色。。
天安门前面的那条河叫外金水河,在午门内太和门前的弓型人工河道,叫内金水河,跨越河上的五座并列的石桥,是内金水桥。内金水河河水从紫禁城西北角护城河引进紫禁城内,曲曲弯弯地流向南,再向东,又再向南,时隐时现,或宽或窄,与紫禁城东南角外的护城河相通,全长达两千多米。

回答2:

金水桥分为内外金水桥,建于明永乐年间。内金水桥位于故宫内太和门前广场内金水河上,系五座并列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横亘在天安门前外金水河上的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为外金水桥,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金水桥分外金水桥和内金水桥。外金水桥。在天安门、太庙、中山公园前。共7座,三孔拱券式,南临天安门广场,北倚天安门城楼。外金水桥共计七座。中间五座造型别致、雕刻精美的石桥分别与天安门城楼的五个门洞相对应。桥南(包括桥)距城门洞62米,桥与桥之间距离5米。桥稍有坡度,中间出现拱面,而且桥身中间窄,两端宽,呈“][”型。这种变化多姿、起伏曲折的线条,似“蹑玉桥之长虹”,更增添了天安门的华丽。七座桥在建制使用对象上各有不同。正中的一座最为宽扩宏大,长23.15米,宽8.55米,为皇帝一人专用,称为“御路桥”;御路桥左右的桥宽5.78米,叫“王公桥”,是宗室亲王们通行的;王公桥外侧的桥较窄,宽4.55米,叫“品级桥”,是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们走的;在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中山公园)门前的两座桥比品级桥还窄,叫“公生桥”,供四品以下官员、兵弁、夫役来往使用的。人们看到的这两座桥已不是昔日的“公生桥”,曾于解放后扩建,桥身加宽为11.8米。桥的建筑装饰也不一样。御路桥的白石栏杆柱头上雕刻的是蟠龙望柱,下衬云板,其余四座的白石栏杆上皆雕成荷花栏柱。从桥的使用对象、建制和装饰,可看出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多么森严。

回答3:

金水河上的五座金水桥,象征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五德,

回答4:

仁、义、礼、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