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025-05-09 23:39:1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当新生的红色政权处在强大的白色政权包围之中,当工农红军不断地遭到优势敌军的“围剿”,在敌众我寡的恶劣环境下,毛泽东率先提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观点。这种观点抛弃了左倾主义的“城市中心论”,将俄共的战斗经验与中国的实际国情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的革命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军队数量、武器装备、粮草供给远胜于工农红军的敌人,毛泽东清楚的认识到革命形势的严峻性,创造性的提出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观点。这种观点适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并且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共产党是“一切为了人民”的政党。他们铁的纪律和优良作风使其深受百姓爱戴。广大劳动人民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因而拥护革命政权。在当时中国经济极度落后的情况下,农村力量远远大于城市力量。而且国民党势力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是他们的薄弱地带。“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是工农联盟”,在农村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所以很适合在敌强我弱时在农村慢慢发展强大。

二,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适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占优势,造成农村可以相对地脱离农村而存在,为建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加上当时各派军阀的封建割据与利害冲突,以及农村又是反动势力统治的薄弱环节,使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坚持和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国,为农村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

三,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根据地政权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

井冈山红军的胜利会师,使得红军力量进一步加强。当时红军已拥有自己的人民军队和根据地,这就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方针实行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在政治上、组织上、理论上逐渐成熟,尤其是八七会议提出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了政治基础和指导方针。

四,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不仅人数广大,而且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农民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确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

五,实现了我党工作由城市向农村的重点转移,这样不仅有效地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大大发展了革命力量。

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当时拥有全国大部分的人口,群众在以后的战斗中更是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无民主自由,外无民族独立,决定了中国革命形式只能是武装夺取政权的暴力革命;又由于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城市,落后的农村是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加上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是农民,所以,中国革命的中心不能放在城市,只能放在农村,中国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的正确道路。

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毛泽东指出:暴动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要夺取政权,,没有兵力,,这是自欺欺人, 是空话。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革命并不是单纯能量的消耗,在某些环境下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有效的手段。

总之,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它冲破党内教条主义的束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回答2:

毛爷爷